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We Are spine”科研团队由骨科刘浩教授组建和领导spine,十余年来专注于脊柱外科,特别是颈椎外科领域的临床科研工作。目前“We Are spine”科研团队已先后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十余项省部级基金资助,在Science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论文90余篇,并获得专利授权21项。“We Are Spine”科研团队已然发展成为一支极具战斗力的团队,为中国脊柱外科的创新和发展做出spine了独特贡献。
严宽有度,温暖spine你我
在刘浩教授的眼中,学术科研成果与团队成员们的个人发展都非常重要。在个人发展方面,刘浩教授始终坚持亲自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审阅批改,及时与学生交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有时文章修改多达6、7 遍,在严格把关学术诚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思维高度及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们都特别喜欢跟刘浩教授的门诊,门诊的午休时间被团队成员们称为“Free Time”。在这个时间,刘浩教授就会和大家一起聊聊时事或者以自己人生的经历来为团队成员们讲述医生职业生涯中所要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考验,为他们带来受益终生的思想见解。
正如刘浩教授所说,“这过程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终日乾乾,德渥群芳
在刘浩教授带领下,“We Are Spine”已发展成为一支研究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管理制度健全的科研团队。团队组会内容包含工作进度汇报、研究专题讲解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等部分,以实现科研促教学,教学带科研,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双赢。
在基金课题申报和学术交流方面,刘浩教授更是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悉心指导,在演讲思维技巧,幻灯片的制作,言谈举止与个人着装等众多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在研究课题方面,团队以颈椎外科为重点,以刘浩教授开展的先进颈椎非融合重建技术为核心进行拓展外延,规划设计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相关研究地图,从多个维度进行解构和归纳,保证每位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能够进行良好的课题横向合作。他们还在实践摸索中探究出了“结对子”的师兄弟互助模式,逐步形成了“老师提创意,师兄定思路,师弟去执行”的方法来进行纵向合作,实现了团队的梯度管理和共同发展。
在科研成果方面,“We Are Spine”科研团队目前已经获得了13项发明专利授权,已经或正在转化7个专利产品。其中国产人工颈椎间盘Pretic-I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欧美产品在脊柱高端内植物中的垄断;“术中定位的无菌薄膜”这一从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专利手术定位时间缩短了80%,填补了国际空白。团队之所以取得如此多的成果,得益于团队成员共同持有的一种精益求精的临床科研态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We Are Spine”科研团队还积极参加了公共健康宣传和义诊活动。刘浩教授参与了2016年“寻找成都的世界高度·打造城市医学名片”等多项义诊活动。团队丁琛主治医师更是率领多位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了四川大学建校120周年义诊活动。跟随刘浩教授的脚步,团队成员力求在看病难的大环境下优化每位患者的就诊质量,自主研发了“小牛大医”自动问诊系统和线上随访电子问卷系统投入到日常门诊中,更加方便的进行就诊。
最后,刘浩教授特别对笔者指出,要当好一名 “好医生”需要谨记“三个一样”。
“对待病人,要有钱没钱一个样,有关系(指社会关系)和没关系一个样,手术前半小时和手术后半小时一个样”。
“三个一样”道出了医者的仁心和公义,不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以始终如一的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患者的整个诊治过程中。正是这样一心从病人利益出发,专注于每一个细节的工作精神和研究态度,使得刘浩教授及其团队能够在脊柱外科临床研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spine:《川大研究生》报
责编: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