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字就像是汉字文化圈最常见的一组代号,自古就被用到诸多领域,代指“不分主次先后,彼此对立的两种属性”。
历史上,以阴阳划分万物,不但在中国盛行,而且在深受汉文化浸染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也广为流传。
受此影响,一百多年前,日本学者从西方引入医学检测术语时,就将“二元对立”的 positive reaction / negative reaction 两种结果分别译为「陽性反応」和「陰性反応」,后来又简称为「陽性」和「陰性」。
这种说法,最终在包括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在内的整个汉字文化圈一直沿用了下来。
汉语positive:阳性 - 阴性
日语positive:陽性 - 陰性
朝鲜语:양성 - 음성
越南语:dương tính - âm tính
在相关语境中,这几种语言的用词比较接近。
比如“做了抗原检测,确定是阳性”
日语表述为「抗原検査をしました、陽性確定です」。
“抗原检测结果显示阴性了”
日语表述为「抗原検査の結果は陰性を示した」。
相应的标记,欧洲语言通常采用来自拉丁语 positivus / negativus 的词,例如
英语:positive - negative
德语:positiv - negativ
法语:positif - négatif
西语:positivo/a - negativo/a
汉语“阳/阴”原本主要用在哪些场合?
第一类,日月、光照相关:
太阳相关的称为“阳”,月亮相关的称为“阴”,例如“阳历/阴历”,这是源初含义。
面向阳光的称为“阳”,背对阳光的称为“阴”,例如古代地名中,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引申到神话传说中,阳光普照的世间称为“阳”,暗无天日的地府称为“阴”,例如“阴阳相隔”。
引申到说话做事中,明面示人的言行称为“阳”,背后隐藏的言行称为“阴”,例如“阳奉阴违”。
引申到雕版印刻中,笔画凸起的文字称为“阳”,笔画凹进的文字称为“阴”,也即“阳文/阴文”。
引申到音韵术语中,声母为浊的调类称为“阳”,声母为清的调类称为“阴”,例如“阳平/阴平”。
第二类,性别相关:
男性有关的称为“阳”,女性有关的称为“阴”,例如刻板印象中的“阳刚”和“阴柔”。
引申到语法术语中,源自“男性”含义的词(对应拉丁语 māsculīnus)称为“阳”,源自“女性”含义的词(对应拉丁语 femininus)称为“阴”,例如名词的“阳性/阴性”。
印欧语言的“阳性名词 / 阴性名词 / 中性名词”,在日语里称为「男性名詞 / 女性名詞 / 中性名詞」,在朝鲜语/韩语里称为「남성 명사 / 여성 명사 / 중성 명사」。
第三类,正负、盈缺相关:
正向的、肯定的、存在的、积极的(对应拉丁语 positivus)称为“阳”,负向的、否定的、缺失的、消极的(对应拉丁语 negativus)称为“阴”。
这类说法主要是作为译称,用在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
值得特别留意的是,positivus / negativus 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译法。
最常见的,有些领域译为“阳/阴”,有些领域译为“正/负”。
而且不同语言译法各异。
比如,在数学中,“正数/负数”韩语称为「양수(陽數) / 음수(陰數)」,越南语称为 số dương (數陽) / số âm (數陰)。
在物理学中,带正电的质子 (proton) 日语称为「陽子」,韩语原本也称「양자(陽子)」,但为了与同音的“量子”相区别,现在通常称为「양성자(陽性子)」。
日语版『三体』里表示「智恵のある粒子」的「智子」和「陽子」没有谐音关联。
带正电的阳离子 (cation, positively charged ion) 和带负电的阴离子 (anion, negatively charged ion) 日语称为「陽イオン / 陰イオン」,韩语称为「양(陽)이온 / 음(陰)이온」。
最容易弄混的是关于电极的术语,在汉语和日语里,电势较高的 positive electrode 被称为「正极 / 正極」,电势较低的 negative electrode 被称为「负极 / 負極」,「阳极 / 陽極」和「阴极 / 陰極」则是区分进行氧化反应的电极 (anode) 和进行还原反应的电极 (cathode) 的说法;而在朝鲜语/韩语里,过往习惯却是直接根据电势高低将 positive electrode 称为「양극(陽極)」,将 negative electrode 称为「음극(陰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