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京的人,对北京一些地标耳熟能详,但是您知道北京那些不挂牌的神秘单位和神秘组织吗?
其实,国务院系统的部委,除zzb了国务院办公厅和国防部,基本都是挂牌子的,可以从地图上搜到,走过路过也会一眼看到,并不神秘。比如沿着长安街走,可以看到原铁道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央行、公安部、商务部、交通部、中国海关等重要单位,沿街而建,非常醒目。在西单和王府井附近逛街,还可能撞见教育部和民政部。这些单位都在门口挂着牌子,包括国家安全部。
而党中央的重要部门,除zzb了中联部,基本都是不挂牌的。zzb他们集中分布在西城区。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木樨地桥的西南,白云观街北里西侧,是北京铁路局的大楼,大楼南侧有一个大院,院子外边都是银杏树,门上挂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牌子,这可能是少有的你在北京能见到的包含“中共中央”字样的门牌。
据公开资料,中联部是党中央重要部门中唯一挂牌子的机构。有人可能还不清楚这个机构是干嘛的,平时在新闻联播中听得不多。中联部自1951年成立以来,主要负责围绕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对外交往。工作对象包括外国的共产党、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发达国家的社会党、工党、保守党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性质的政党、政治家及其国际组织。
国务院办公厅
党中央的核心部门离着党中央都不是很远,不挂牌的单位也密集分布在周围。到新华门留影的游客,有人挺好奇隔街正对着的那一长串灰色的三层楼是啥单位?咋这么长呢?就是地图上绿色房顶的东西向的楼。
这建筑不高,前面有一串灰色的墙围起来,让它和喧嚣的长安街隔zzb了开来,后面也有一堵高墙,和东安福胡同隔了开来,院子里空间狭窄,三层楼玻璃都是反光玻璃,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有啥,而且窗帘还拉着。这就是国务院办公厅。这个单位大家就熟悉多了,经常听到两办下发什么文件,尤其是每年大家最关心的节假日放假通知,就都是国办下发的。
人们经常听到两办下发文件,另一个就是中办,中共中央办公厅,这个单位的办公地址一部分在海里。还有一个办公地址在西皇城根北街,全国人大会议中心街对面。当然,那里也没有挂牌,楼里面的各个科室也很低调。
中宣部
西长安街和府右街交叉的十字路口,西北侧有一幢红顶的三层楼,看起来很低调,除了门牌号,浑身上下也没任何标示,没有挂牌,门口还不能停放快递,需要到西门。这又是啥单位?
这就是中宣部所在地。主管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中央统战部
安静的府右街,一边是红墙,另一边会看到长长的铁栅栏,里面种着很多茂盛的树,隔着这些隐约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幢白色的楼,欧式风格,仔细看可能还能看到建筑上的罗马柱,虽然看起来像蓝色港湾那种仿欧范儿,但院子里还飘扬着国旗,不用说,肯定又是一个重要单位。门口依然没挂牌,只挂着府右街135号的门牌。院子里停着的车里摆放着135的牌子。这就是中央统战部。是党中央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中央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
中共中央组织部
快到西单时,路南侧有一幢气派的8层楼,看起来就是一个大单位,依然没有挂牌。高大上的写字楼?no。浑身上下只有楼南侧贴着西长安街80号的门牌号,院子里停着的车挡风玻璃后面放着的牌子上挂着党徽,旁边写着ZZB三个字母。
ZZB,啥意思?没错,这就是中组部的首字母缩写。这里就是中共中央组织部。这座曾获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的建筑,设计者曾将业主的设计要求概括为:“民族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庄重、实用、不豪华。”从建筑本身也能看出这种风格。负责干部管理工作的中组部被认为是党中央最神秘最核心的机构之一,几乎和党同龄,不挂门牌,打出的电话不显示号码。有媒体将中组部比作全球最大的HR(人力资源部),管理着全国8000多万党员、大约60万党政领导干部。
中纪委
平安里西大街北侧,官园公园东边,有一个绿色顶的大门和灰色大楼,这幢楼在旁边的环境中显得有点高大。这就是中央纪委。全称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里同样不挂牌子。这是个很有历史的机构,但这个办公地点是后来搬到这里来的。
中央政法委
故宫的西北角,北池子大街上,这条狭长的街很安静,两侧都是灰色的墙,到宣仁庙南侧有一个红色的大门,大门上和两侧啥也木有,没有任何标示,这又是啥?谁家的祖传深宅大院?
这就是中央政法委所在地。地图上没标注,也很少能看到办公楼的图片。
全国人大办公所在地
天安门广场西南侧,人民大会堂南边,有一幢气派的建筑,浑身上下只有一个国徽,提醒着这是一个公家单位。周身也没挂牌子。这就是全国人大办公所在地。咦?全国人大不在人民大会堂嘛?那边也有,这边也有。
当然,还有的单位不挂牌也不需要普及。比如这个:
一组老照片带您走进神秘的中南海。
中南海老地图
中南海俯视图
新华门
现在的新华门
金鳌玉蝀橋
南海湖的莲花和瀛台建筑
南海湖的莲花和瀛台建筑
南海湖的莲花和瀛台建筑
瀛台
瀛台内庭
瀛台中之小亭
中南海瀛台牣鱼亭,牣鱼亭位于瀛台之上,彩色琉璃砖的桥栏,亭顶为黄、绿琉璃瓦
瀛台
翔鸾阁(翔鸾阁位于瀛台北部,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瀛台的正门。翔鸾阁座南朝北,高两层,上下共有房十四间,左右延楼共有房三十八间。)
翔鸾阁
翔鸾阁
翔鸾阁
翔鸾阁内门
翔鸾阁及瑞曜楼
翔鸾阁后面
瀛台内春明楼
藻韵楼后面
善因殿
紫光阁
现在的紫光阁。中南海紫光阁是今天我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
这些机构不挂牌的单位,长什么样,也基本都是公开信息,感兴趣的小伙伴一搜就能搜到,对时政感兴趣的人,肯定知道的比上述内容还多。因此也不涉密。
但为啥不挂牌呢?事实上,党政机构在战争年代多不挂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后,即在中央组织机构中设立了组织部、宣传部等职能部门,1927年之后,国民党制造白色恐怖,使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不得不转为秘密状态。党中央机构在建国前不悬挂机构名是常态。后来一直没有挂牌,而在公开场合,党中央以及其他权威部门并未对这一问题做过阐述。有学者和媒体就此写过相关文章,更多认为不挂牌是一种约定俗成。
事实上,并不是有人说的党口单位都不挂牌。其实省市级的党委部门是挂牌的。比如北京市委,台基厂的那个大院门口是挂着牌子的。里面很多下属部门在一楼大厅里有牌子指示。貌似只有党中央的部门不挂牌,但凡既没有门牌,又有武警或部队战士站岗的地方,不用说,肯定大单位。
北京的神秘组织
北京除了大家熟知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还有“网警志愿者”、“大兴老街坊”、“东城守望岗”、“亦庄巡防哥”组成北京八大王牌群众组织。
朝阳群众——北京最早的群防组织
朝阳群众是最早的群防组织,早在1974年那个充满政治激情的特殊年代,北京朝阳区群众就“干“过“一票”比这个更大的:组织起来成为民兵的群众,与公安一起抓获了苏联间谍。为此,新华社1974年1月22日特意刊发了一篇文章《苏联间谍落网记》。
再看现今,无论是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明星涉毒案件,小到路边猜瓜子诈骗的治安警情,抑或是私藏枪支的涉恐涉暴线索,因被“朝阳群众”举报而被警方打击惩治的案件已不胜枚举,甚至有网友戏称北京“朝阳群众”成为继中情局、克格勃等世界王牌情报组织之后的又一“王牌”。
西城大妈——完美逆袭的“中国大妈”
“大妈”一词曾经一度以“中国大妈广场舞争议”、“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热潮”、“中国大妈赴韩炒房”等这样的形式出现,从传统语义“对中年女性的尊称”演变为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中国式妇女”形象。而此时“西城大妈”开始崛起,成为警方臂助、群防群治,预防打击犯罪、遏制违法活动的重要力量。她们街头盯梢、社区缉毒、涉恐破谣。“西城大妈”,这个被外媒被誉为“当代最为隐秘的维稳群体”,以其堪比克格勃般的英雄主义为“中国大妈”迎来一次完美“逆袭”。
海淀网友——隐藏在屏幕之后的神秘力量
“海淀网友顾名思义是存在海淀区的“神秘组织”,他们隐藏在电脑手机屏幕之后,随时随地向警方提供各类线索,办案民警却很少见过他们的庐山真面目。如此神秘,用“网友”来形容他们再贴切不过。除此之外,他们的举报更多是出于热心,不求回报,不要奖励。很多时候当案件处理完毕后,他们便又消失了,所以‘海淀网友’是最贴切的称呼了。”
海淀区高校云集,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再加上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海淀新区科技创新中心两大创新园区中接触网络的白领,海淀网友的‘基数程度’可以说是北京最高的。和“西城大妈”大多是本地居民的社区主人意识不同,海淀网友反馈的线索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居住的地域,只要有网络,随处都可能会出现海淀网友的身影。
丰台劝导队——由“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型
丰台劝导队是继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外的第四大王牌群众安保组织力量。早期,丰台地区一度存在违章停车、乱摆摊点、店外经营、非法烧烤等乱象,造成交通堵塞、环境脏乱、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影响周边万余名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进行了多次整治,但治理效果难以持久,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困局。丰台街道工委、办事处和永善社区党委会同丰台公安分局等部门,经充分调研,决定发动社区群众力量,成立“劝导队”,永善社区劝导队便由此产生了。
永善社区劝导队用4年的时间不断探索,实现了志愿服务由“运动式”到“常态化”的一个转型,相继破解了环境秩序差、居民买菜难、宠物管理乱、车辆乱停放、流动人口管理散、孤寡老人残疾人无人照料等一系列社区管理难题。
现在,环境变干净了,人的文明素质提升了,治安、刑事案件发案几乎为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法,在社区管理方面成效显著。劝导队的队员们也从单一的劝导服务工作转换到街面巡逻、交通疏导、出行提示、违法犯罪举报等全方位“开火”。
东城守望岗——百姓的贴身保镖
虽然“上镜率”没有朝阳群众、西城大妈那么高,但其实东城守望岗已经低调的扎根社区5年了。据东城区公安分局统计,东城全区187个社区都有守望岗,共计11.97万名志愿者组织的守望岗群防群治队伍,编成3135个点位,构建了三级综合防控体系。平时,他们就是社区的普通居民。每逢重要节假日、重要活动,他们就出现在大街小巷,维护社区治安。在北京城六区中,东城区的万人发案率处在最低水平,守望岗真正成为东城区的平安守护者。
大兴老街坊——知根知底的邻里守望
继以上情报组织之后,“大兴老街坊”这个群体悄然间从幕后步入公众视线。老街坊,这个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词,就是住在自家附近的老姐妹、老哥们。老街坊间知根知底儿,谁家遇了困难和老街坊说一声,搭把手、帮个忙已经习以为常。正应了那句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
这份情感下,大兴警方组织发动全区老街坊看守值护、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的工作也应运而生。这股时刻流露着感情的群防群治力量,被大兴区民警亲切地称为了“大兴老街坊”。
如果说,处在政治核心区的西城大妈,是在应对社会反恐形势需求的变化中发展zzb;在经济繁华区域的朝阳群众,也因为众多明星涉毒折戟一时声名赫赫;海淀网友则因区域高科技产业园区和高校群体的存在,纳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那么,大兴老街坊的传承和发展,则是在城市化进程当中,警方顺应老街坊之间特有的情愫发展的邻里守望群体。
亦庄巡防哥——夜以继日保驾护航
近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及企业的刑事案件发案与近3年的平均值相比下降19%,其中抢劫等严重刑事案件连续两年处于零发案。这些数字的背后,除了警方的保驾护航,还有一支由巡防队、安防协会、保安员、民调员等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
2007年,开发区辖区注册企业达到4000余家,针对企业的盗窃案多发。同年12月,开发区公安分局成立巡防大队。这是一支治安防控辅助力量,经过8年的发展,规模已达到460人。
网警志愿者——80后、90后是主力军
自2014年起,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将群防群治理念引入网络虚拟社会,以“首都网警”网上巡查执法平台为依托,通过自愿加入的方式,形成了一支“网警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满怀一腔参与维护“美丽、干净、安全的互联网家园”的热情,积极协助警方开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工作,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网络社会群防群治体系,探索出“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的新模式。
截止2015年12月,“网警志愿者”队伍已拥有成员3000余人,累计举报各类违法犯罪线索15000余条,涉及诈骗、淫秽色情、网络赌博、吸贩毒、谣言等多个方面。根据举报情况,“首都网警”对发布传播虚假不实、淫秽色情、诈骗等信息的网民8400余人进行了警示教育,发布了1400余条防范提示类微博、微信,破获刑事、治安案件210余起,为首都警务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微信公众号搜索chumobeijing,热门帝都新闻资讯,地道北京好吃美食,靠谱同城互动交友,每天为你推送大北京第一手新鲜生活资讯,北京人说北京事儿,跟着哏儿哥,玩转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