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8天下无臣时拾史事
南海仲裁国际仲裁法庭,让海牙仲裁法院在国内爆得大名。联合国的中文官微小编不知出于什么心态,7月13日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一条信息:“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内。这座建筑由非营利机构卡内基基金会为国际法院的前身常设国际法院建造。联合国因使用该建筑每年要向卡内基基金会捐款。和平宫另一‘租客’是1899年建立的常设仲裁法院,不过和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此博一出,国内舆论纷纷嘲笑菲律宾被一个山寨法院给耍了。一个“山寨法院”,能把两个国家的政府玩得如此入戏国际仲裁法庭?
一、大清帝国的时候就有了这个仲裁法院
海牙仲裁法院,正式名称是“常设仲裁法院”(PCA)。19世纪末,国际上正流行武力抢地盘这一潮流。而俄罗斯,由于经济上有些手紧,枪杆子方面的准备略显不足。为了争取军备时间,俄罗斯做了一件让各大国倍感惊讶的事情,那就是倡议在荷兰海牙召开国际和平会议。为什么让人惊讶呢?因为俄罗斯有史以来就喜欢用打架来解决争端,这次居然提出和平倡议,真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不过,虽然对俄罗斯的目的有疑惑,但对和平这事情,各国还是不反感的。1899年,俄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奥匈帝国、中国等26个国家参加了在海牙召开的和平会议。会议开了两个多月,通过了三个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 (1899年海牙第1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1899年海牙第2公约)及附件《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关于1864年8月22日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1899年海牙第3公约),明确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设立常设仲裁法院以受理争端双方的仲裁申请。国际仲裁法庭我们很清楚,这次和平会议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不过,这次和平会议给世界带来了“常设仲裁法院”(PCA)。1900年,常设仲裁法院成立,成为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司法机构。大清帝国于1904年和1910年先后批准了1899年和1907年《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成为常设仲裁法院的原始缔约国,清政府还向仲裁法院指派了仲裁员。1903年时,为了常设仲裁法院的正常办公,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同意出资150万美元建设和平宫以及国际法图书馆;1907年,卡耐基基金(Carnegie Foundation)捐赠的海牙和平宫建成,该基金直接负责管理和平宫的资金运作。这样看来,海牙和平宫不是为常设国际法院所建,常设仲裁法院也不是和平宫的“租客”。我有点不明白,联合国官微为什么说谎?至于联合国官微那条信息声明常设仲裁法院与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这的确是事实,因为常设仲裁法院出现的时候,连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还没出现,联合国?影都没有,想跟人家有关系也难啊。
二、仲裁法院怎么干活
仲裁法院的仲裁方式有些特别,首先由每一缔约国至多选定四名公认精通国际法问题,享有最高道德声誉,且愿担任仲裁职务的人,作为法院仲裁员列入法院一项名单中,仲裁员任期六年,连选得连任。遇有缔约国发生争端并希望托请常设仲裁法院解决时,由各当事国在该院仲裁员名单中选定两名仲裁员,再由国际仲裁法庭他们共同选定一名仲裁员,组成仲裁法庭,以处理争端案件。所以,仲裁法院并不是一个有固定的常任仲裁法官处理案件的真正法院。
由于各国自身利益当先,共识基础脆弱,所以仲裁法院的工作开展极为困难,被民众讥讽为杂乱无章、效率低下、私相授受的黑市。1920年,国际联盟召开第一届大会时,阿根廷甚至提议撤销常设仲裁法院,当然没人理国际仲裁法庭他。1922年,国际常设法院根据国联规约建立(这时常设仲裁法院在和平宫已经办公15年了),与常设仲裁法院并存。常设仲裁法院继续存在的原因在于,仲裁与司法是不一样的,有些国际争端,由仲裁方式处理更为方便,而国际常设法院判案则要严格拘泥于有关法则来解决。另外,常设仲裁法院无需为名单上的仲裁员支付任何费用(仲裁员办案费用由受仲裁双方负担),只有国际事务局需要常年经费,数量极小。
在国际常设法院建立后,常设仲裁法院长期缺乏案源,接近遁形。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引入强制仲裁方式,规定了四种“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即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法院、仲裁法庭、以及特别仲裁法庭。一个国家在签署、批准或加入《公约》时或在其后的任何时间,有权以书面声明的方式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程序;如果缔约国没有选择任何一种强制程序,或者接受的并非同一种强制程序,则应被视为已接受《公约》附件七所规定的强制仲裁程序。仲裁法庭行使职权便是由常设仲裁法院负责。于是,仲裁法院的活渐渐多了一些。
三、仲裁法院与中国
大清帝国虽然是仲裁法院的缔约国,但没两年就被中华民国取代了,所以没机会享受仲裁法院的仲裁。中华民国很不客气的享用了清政府留下的仲裁权利。1928年,中国国民政府把美国广播公司广播电讯合同解释案提交到常设仲裁法院,1935年4月,仲裁法院判中国胜诉。咦,看来那时美帝国主义还没能操纵仲裁法院哦。然后,到了1993年,中国政府致函常设仲裁法院秘书长,通知中国政府恢复在常设仲裁法院活动。1993年9月,中国四位仲裁员(端木正、邵天任、李浩培和王铁崖先生)出席了在海牙召开的常设仲裁法院首次全体仲裁员大会。为什么从1935年就一下跳到了1993年呢?没办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一直没有跟常设仲裁法院发生关系。1963年,印度打算将中印边界争端交付常设仲裁法院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政府一口拒绝:“和平宫我都没进去过,仲裁什么!”不过,别担心,我们虽然那么久没参加仲裁法院,其实并没有耽误些什么。因为,那些年里仲裁法院的工作量实在是太少了。从1923年到1980年,仲裁法院只审理了7个案件;而从1981年到1993年,仲裁法院也就审理了2个案件。想不到,今年给中国来了这么一个全球瞩目的仲裁。南海仲裁书一出,美国的《外交学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美国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格拉汉姆·阿里森的文章:“从来没有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曾经遵守与常设仲裁法院有关海洋法公约的裁决,事实上,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没有一个曾经接受过任何一次国际法庭裁决,只要(他们认为)它侵犯了他们的主权或者国家安全利益。”没办法, 古希腊思想家修昔底德说:“强者行其所能,弱者忍其所必受。”
往期精彩推荐
《伦敦新闻画报》:让英国人惊呆的大清国7件奇葩事
“延迟退休”这个事儿,古人是咋干的?
为什么万历没能带大明走进资本主义
下面是本文作者的支付宝二维码,如果你喜欢他写的东西,就用实际行动表示一下吧:)
关于时拾史事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时拾史事读者群号 535858375,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更多文章,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