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唇亡齿寒翻译的翻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唇亡齿寒翻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言文《唇亡齿寒》的原文与译文?
唇亡齿寒
【原文】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就退兵;假如他们一盘散沙,就要乘势攻打它。”(这时),赵军没有粮食吃了,(就派人)向齐国借粮食,可是齐王没有理睬。(齐国的谋臣)周子对齐王说:“大王不如把粮食借给赵国来让他击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不会退兵,这样秦国的计策就得逞了,而齐国、燕国的策略就失误了。而且赵国对于燕国、齐国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灭亡了,那么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国、楚国身上了。再说援救赵国的关键,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而救赵国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义举;而击退秦国,也可以张扬名声。(现在能够有机会)坚持道义挽救即将灭亡的赵国,以威力击退强大的秦兵,不努力去做这些事,却一味地吝惜(一点)粮食,为齐国利益考虑,这种战略决策显然是错误的啊。”
【启示】
周子劝说齐王救赵的理由:1、唇亡齿寒,赵国与齐国利益相关,救赵就是救己;2、救赵一方面显示了齐国的国际道义、高尚道义,一方面也通过击退亲兵而扬名于各诸侯国。合而言之,其实就一条:对齐国有利。
形容依赖的成语有哪些?
相呴相济、相濡以沫、唇齿相依、辅车相依、相辅相成一、相呴相济白话释义:指互相救助。
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
翻译: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二、相濡以沫白话释义: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朝代:春秋作者: 庄周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翻译: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三、唇齿相依白话释义: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朝代:晋作者:陈寿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吴、蜀唇齿相依。”
翻译:吴国和蜀国,就像嘴巴和牙齿一样关系密切四、辅车相依白话释义:颊骨同牙床互 相依靠朝代:春秋作者:左丘明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
翻译:脸颊和牙床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五、相辅相成白话释义: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朝代:明作者:张岱出处:《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翻译:择日与推命必须互相配合使用,这样两者的解释结果才能够没有缺漏。
【成语】: 寄人篱下
【拼音】: jì rén lí xià
【解释】: 寄:依附。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出处】: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唇亡齿寒翻译的翻译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唇亡齿寒翻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