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Tcocker,是 Naim Audio InTegrated amplifier cocker的缩写。我刻意把缩写的四个字母都写作大写:N-A-I-T。这个字cocker,对 Naim 来说很重要,对要认识Naim的人来说,也很重要。NAIT,不是一个产品名而已,也不是指一个系列。即便它意谓Naim旗下的合并扩大机,NAIT 更多体现cocker了Naim 的音响哲学。
音响哲学。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我们看重人生哲学,因为这指向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个对待人生的哲学,会体现在我们这个人的素养上。你基于怎样的人生哲学,就怎么养成你这个人的素养。
音响,作为一种以电子、电路为基础,却以重现音乐为目的的工艺产品,当然,也有它的哲学。而且,每个品牌,每家公司,都该有自己的哲学。Naim 以 NAIT 作为自家的哲学,这个哲学,打从 1983 年 Naim 推出第一代 NAIT 起,便一以贯之,Naim 在 NAIT 初代机上诉求的是设计简单,力图聚焦在音乐表现上。Naim 不追求大功率和惊人的规格数据,却为了实现小而美的价值,他们反要花更多心思来设计产品,好能给你最好的声音体验,让你得以更亲近音乐。
秉持这样的哲学,Naim 一部接一部地,在每一个世代,都有新机诞生。每一部新机,都在实现那个 NAIT 所定义、属于 Naim 的音响哲学。
SuperNAIT 现身,将 NAIT 哲学发扬光大
NAIT 这个长青机种,几经换代,从半尺寸、鞋盒状的机器出发,渐渐扩张成全尺寸机。即便身量放大了,却初心不改,外观看来依旧简约,设计仍以音乐为本。2007 年推出第一代 SuperNAIT,把 NAIT 的综合扩大机精神发扬光大。至此,Naim 旗下的 NAIT 合并扩大机就开始完整地区分为三级:入门的 NAIT 5(今为 NAIT 5si)、中价位的 NAIT XS(今为 NAIT XS 3)、旗舰的 SuperNAIT(今为 SuperNAIT 3)。
我写过两回 Uniti Atom 的评论,不久前才听过 Uniti Star,我也写过三篇关于 Mu-so 相关产品的文章。本以为我已经很懂 Naim了,但听了 SuperNAIT 3,我才知道 Naim 的深度。我先前认识的是 Naim 对未来的前瞻眼光,这次我听见的则是 Naim 将近 50 年历史积累的智慧。眼光,带我们透过串流探索未知领域cocker;智慧,则以深思熟虑引我们进入核心。
关于它智慧的深度,我留待后文再述。先快速浏览一下 SuperNAIT 3 的设计,从这些脉络出发,就能窥见智慧,而音乐放下之后,自然可以展现深度。
貌不惊人的80W输出
SuperNAIT 3 隶属于 Naim 的 Classic 经典系列,可谓为原厂的主力款。80W 的输出功率,在负载阻抗降到 4 欧姆时,功率可提高到 130W。Naim 的经典器材不强求功率,却更追求音乐重播的表现。就连系列里的两件式后级 NAP 300,功率也不过 90W 而已。这就是我前面说的:NAIT,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哲学,一种精神,一种价值。
坚持使用DIN界面的二个理由
SuperNAIT 3 共有 4 组高电平输入,每一组输入除 RCA 外,更有他们一直以来所坚信的 DIN 输入。在 Naim 的认知里,RCA 虽然方便且通用性高,却非最佳的传输界面。RCA 端子的阻抗大概 200 欧姆,线材的阻抗却只有 50 欧姆,弱电压讯号走在线材上时,两边的端子就像两堵墙一样,会反射较高频的讯号,这样一来,便会影响讯号传递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原厂举例说明道,一段音乐里的主奏乐器比较大声,但和声中有较轻声的乐音,且有一些微小的泛音,在 RCA 线传导下,那些较大声的主奏乐音会盖过其他的细微的声响,导致那些细微的伴奏声响变得模糊甚至听不清楚,损及音乐的复杂性。相较之下,DIN 的线材和端子阻抗一致,也就不衍生这样的问题。
再一个 RCA 线的缺点。RCA 讯号线左右声道各一条,每条线各有屏蔽连到接地,结果这些接地线到了扩大机这里则全都接在一起,这么一来,RCA 讯号线一接起来反而构成一个接地回路。接地回路会感染周围的噪声,从而劣化声音。反观 DIN 则因为单一接地、单一条线而规避了这个问题。因为上述的理由,Naim 一直以来唯 DIN 是归,早年更是只有 DIN 端子,无形中也让 Naim 的用家渐渐趋向一套西装的用法。
(图片取自Naim原厂)
SuperNAIT 3 采用 Alps 的蓝丝绒(Blue Velvet)音控,讯号输入的选择开关采用磁簧继电器(Reed Relay),反应速度快,而且耐用度高。原厂配给 SuperNAIT 3 一个大型的环形变压器,足有 400VA 之大。不过,你可以在机背看到外接电源的插座,Naim 另备有外接电源供应器,同为 Classic 经典系列的 HiCap DR 和 SuperCap DR,便可供 SuperNAIT 3 升级使用。
这就是 Naim 在 SuperNAIT 3 上所投注的心力。他们强化了电源,甚至让你升级电源,为了重现音乐的动态。他们尽所能地做出各种努力,好降低噪音干扰,就是要还原更多音乐细节。他们在线路上兼采 SMD 和插件焊接,借以一面达到微型化电路的目的,一面又能顾及更稳定的传导效果。他们在关键处选用特定的零件,因为他们相信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音质。他们在综合扩大机上保留了唱放和耳扩,好让用家可以简化系统。他们甚至在机背留下一个 USB 插孔,以提供日后固件升级使用。这就是 Naim 的 NAIT 哲学。
与Uniti系列迥然不同的稳重与温暖
电路为体,音乐为用。我们把 SuperNAIT 3 接上系统、开启电源、放上音乐,好让哲学能有实践。我在家里搭配 JMR Abscisse Jubile,以 Telos emP 结合 Audiobyte Black Dragon DAC 为讯源,在 Roon 的架构下播放 Tidal 的串流音乐。
先前 Uniti Atom 和 Uniti Star 都来家里作过客,搭配的音箱也是 Abscisse Jubile。而 Atom 和 Star 虽然略有差异,但两者秉性是一样的,Uniti Star 的功率更足、动态、场面、重量、质地都更出色一些。但这次听 SuperNAIT 3,就跟 Uniti 系列的声音走向有了不同。SuperNAIT 3 的声音更扎实,更饱满,音场既宽且深,3D 感十足。音色上,SuperNAIT 3 不像 Uniti 那样鲜活明亮,却一派稳重地显出温暖色调。在细节刻划上,SuperNAIT 3 并不刻意强调高解析,但是你却清楚分明地听得那些细节。我也不会强调它声音的透明度,不过,即便是细微的声响也都能听见,这是 SuperNAIT 3 让我甚感奇妙的地方。试听 SuperNAIT 3 的过程,我常常不自觉地扭大音量;它那温暖的、醇厚的、绵密的、扎实的声底取向,很适合把音响开到一定音量来听。若音量太小,不足以填充面前的空间,那过于稀释的声音,会让你尝不到 SuperNAIT 3 的丰富。
舞台宽大、层次清楚、富实存感
以 2020 年出版,John Williams 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自己作品的「John Williams in vienna」专辑为例。在「侏罗纪公园主题曲」当中,在法国号的四音符动机导奏之后,长笛吹出主题的暗示,再来你将听见竖琴的分解和弦,音乐才导入第一段的主题。我来回听了几次,我实在讶异 SuperNAIT 3 在这里把竖琴的分解和弦解析得那样清楚浮凸,而且好有实存感。接着,John Williams 那让人熟悉的主题旋律,在弦乐由低音部带头然后群起和鸣,其他声部跟着加入,一层又一层地,加上打击乐,恢弘又开阔的场景,在面前就此展开。John Williams 在音乐带入高潮后,加上定音鼓,更添音乐的气势。听那定音鼓扎实有力的鼓声,SuperNAIT 3 让鼓声敲的满有震撼力,尤其是音乐进入尾声时,那带有进行曲风的音乐导入,加上背后的鼓声,音乐在铜管的带领下结束,真是太过瘾了!
这张专辑里,最让我激赏的是第二轨,那是「第三类接触」的配乐。这个曲子也很有名,但是,没有一个版本比这更出色,因为有了维也纳爱乐卓越的合奏,这曲子听来更精彩了。音乐前段完完全全就是现代音乐,那些尖锐的声响、不和谐的和声,那些由连续颤音铺陈出的紧张情绪,在在挑动着你的听觉神经。但是 John Williams 硬是有办法把把你留在这前卫的、冲突的音乐之前而不舍离去。听那些音乐交错奔走,那舞台活生生地就在面前。SuperNAIT 3 可以开展出一个又宽又深的音场,它的声音是大气的。别以为它只有 80W(@8ohms),就质疑它的驱动力。当然,这不是说它什么音箱都能推得游刃有余,但是,无论我在家里听(主要试听场域),或者带回公司试听室搭配 Dynaudio Contour 60 与其他扩大机对照参考,它都能展现出自信,我几乎不需要把音量开到 10 点钟方向以上,就能获得使人满足的音压。千万别小看那个 80W,或者说,别小看 Naim 的 80W。
温暖厚实又有重量,音乐信息面面周到
SuperNAIT 3 的声音不仅是大气的,也是阳刚的,而且是成熟的。例如听萧士塔高维契的第二号钢琴三重奏 — Plamena Mangova 担任钢琴,与大提琴家 Sebastian Klinger、小提琴家 Natalia Prischepenko 合作的版本。这个是演出和录音同样优秀的版本,第一乐章以和缓的行板进行着,小提琴先行,随后加入大提琴和钢琴。小提琴在高把位游移着,那纤细却不生硬的声线,在 SuperNAIT 3 的描绘下,更显扎实而无尖锐感。大提琴浓重而温暖的声韵,听来颇富诗意,当其拨奏时那颗粒感伴同着琴板的共鸣,真实感十足。至于钢琴,那颗粒饱满的琴音,弹到低音时显出的重量,正是让我替 SuperNAIT 3 下了阳刚成熟的眉批。三重奏结构简单,但萧士塔维契用心经营着声部间的对位与和声,让看似不和谐又和谐的合奏,听来对比强烈。那些经过刻意拉开的强弱对比,却在 SuperNAIT 3 的重现下,音乐则面面周全地、全无遗漏地让人听得明白。如果你想了解钢琴的重量感是怎么回事,跳听第二乐章便得知了。
在听大编制音乐时,它赋予音乐壮阔气势,又把舞台上的层次层层解析出来;在听室内乐时,它又以真切的腔调重现了乐器演奏时的质地、情绪,与力度。SuperNAIT 3 似乎不在音响性上追求卓越,却在音乐性上展现不俗。在 SuperNAIT 3 的播放下,你不会倾向挖掘音响性能,反而更想探索音乐里的美好。这就是我所认为在 SuperNAIT 3 上所感受到、不同于 Mu-so 和 Uniti 系列的有深度的体验。
庞大、清楚又立体的人声结像
听Naim自家的录音,会更相得益彰吗?我不知道。但是,当我听 Meet Me in London 这张 Antonio Forcione 和 Sabine Sciubba 一弹一唱的专辑,Sciubba 的嗓音温暖有厚度,相当好听。加上Naim的录音走的也是温暖丰富的路子,在 SuperNAIT 3 上放起来,足能显出 Sciubba 演唱时多变的唱腔,以及对歌曲的掌握。SuperNAIT 3不仅给了一个庞大、清楚又立体的结像,更把那些演唱的细节都呈现出来了,因此,歌手的表情就看见了。至于Forcione的吉他演奏,在他带着即兴的风格下,利落又潇洒。铿锵爽脆的琴音,在 SuperNAIT 3 的播放下,每一个音符都被放大了。在强奏和弱奏之间,总能让人清楚掌握那些变化。以「Take Five」一曲为例,这首有趣的歌改编 Dave Brubeck 的名曲,Sciubba 以人声配上歌词取代了原本 Paul Desmond 的次中音萨克斯风,基于歌唱带来更多变的声腔,圆滑地唱着连音,这些变化都平添了风情。而 Forcione 的吉他同时具有旋律和节奏,恰好取代了 Brubeck 的钢琴,又间以敲击琴身的声响来代替Joe Morello 的鼓。Naim 的这张专辑,很多人都听过,甚至收藏了,但你可曾像我这般细细欣赏过曲子的妙处吗?或许正因你缺了 SuperNAIT 3 给你灵感吧!
没有高解析的压力,却有高解析的享受
扎实、有重量的声音,听起流行和摇滚,总是令人过瘾。以电影「正义联盟」原声带里所收录 Sigrid 演唱的「Everybody Knows」一曲,这首歌在 Leonard Cohen 唱来是一个样,在Sigrid唱来又截然不同。弦乐、电吉他、电贝斯、键盘加上合成器,创造出的音响丰厚又结实,那是一道席卷而来的声浪,在 Sigrid 的歌声下,浪花舞动着、翻飞着。那些低音域的混音,层次清楚,毫不含糊。我前面就说过,SuperNAIT 3 的音场大,而且藏在音乐里的每个元素都能被解析的清清楚楚。你不感觉有高解析的压力,只听得丰富而完整的讯息。Naim 的 NAIT 哲学里,有包含模拟感这一项吗?
扎实声底藏着摇滚魂
听 Joe Cocker 的歌唱,适合配上一杯有清楚泥煤味的威士忌,象是 Talisker 或 Inchmoan,没有硫味的烟硝气,反而透着一点柑橘及果实的清甜芬芳。听他唱「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这首歌在 Elton John 唱来柔情浪漫,换成Joe Cocker这位铁汉,情绪就浓烈的多。他粗犷而厚重的唱腔,沙哑地吐出一字一句。在一定音量下,SuperNAIT 3 把那扎实的人声还原出来,那充满力度的演唱,点描出 Joe Cocker 的形象。配乐的质感也很鲜明,萨克斯风带着穿透力地,灿放着金属质感的辉煌,又带着一点扁扁的质地。电吉他、鼓组、键盘组合而成起来旋律,配合着萨克斯风充满情绪的演奏。听那扎实有力的鼓,那真是爱听流行摇滚的人,一听便爱的节奏感与冲击感,SuperNAIT 3 看起来斯文,其实里面也有摇滚魂的。可不是嘛,英国,可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摇滚重镇,不是?
温馨提醒:要热机,非热不可
最后,我有一点提醒:使用 SuperNAIT 3,务必给它时间热机。不管你是静置半小时,或开小声让它暖暖嗓,总是要热机的;切莫一开机就听,听了就批评。它的工作温度略温、不烫,那漂亮又扎实的机箱赋予了让人安心的散热效率和结构强度。等它热机热够了,你就可以扭大音量,准备接他 150km/h 的高转速快速球了!
向 NAIT 哲学致敬
文末,我要解答你看完这整篇文章可能生发的疑惑。你会不会好奇:为什么我要把它写成 SuperNAIT 3 呢?那个大写是怎么回事?在 Naim 的官网上,一律以全大写格式写成 SUPERNAIT 3,在网络上的英文文章里,都是照正常的写法—「字首大写、其余小写」,作 Supernait 3。唯独台湾代理商音宝的网站上,以全大写的 NAIT,结合 Super,而成为 SuperNAIT 3。我该怎么称呼呢?反复思量之后,我决定采用音宝的格式 SuperNAIT 3。
理由何在?很简单,因为这是我对于 NAIT 这个作为 Naim 音响哲学之名的致敬。Naim Audio InTegrated amplifier,这个简单的缩写字,体现了 Naim 这家公司的传统价值和制造精神。历经四十年的沿革,从初代 NAIT 到今天的 SuperNAIT 3,这其间的变,显于Super,这其间的不变,正是 NAIT 所代表的。
当你认识并尊重 NAIT 哲学,你才开始领略 SuperNAIT 3 的深度。
器材规格
型式:合并扩大机
输入:MM唱放(RCA)x1;高电平RCA x4;DIN x4
输出:超低音(RCA)x1;DIN x1(bi amp);6.35mm耳机输出 x1
输出功率:80W @ 8 ohms;130W @ 4 ohms
尺寸:87 x 432 x 314 mm(H x W x D)
重量:14 kg
【视频讲解】50年来的首次: 名Naim Audio Solstice Special Edition黑胶系统
【器材测评】听见星光灿烂:Naim Uniti Star 合并扩大机
【新品速递】最漂亮的耳扩:名Naim Uniti Atom Headphone Edition 无线串流耳机扩大机
“视听发烧网”,获取更多更新快音响资讯。
添加微信号:sthif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