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人大学员,录取:
哥大商学院 MS in Accounting and Fundamental Analysis
LBS MiM
北京,凌晨3点。
headcount什么意思你可能想在睡前再看两个list,希冀能在GT分数有再多上升空间…
headcount什么意思你可能为了新接手的某个项目,已经连续多少个清晨奔往远郊的农贸市场,亲自观察物流的真实运转。
你可能刚刚结束一天忙到吐血的实习,开始认认真真反馈申请相关的文书素材。
但是这些努力在申请季的很长一段磨人岁月,并未转化成实质的成果,反而,在若干个胆战心惊的凌晨3点,也许刷出的只有邮箱的拒信或Waitlist。
直到临近申请季末尾的某天夜里,最不敢想象的商学院发来了为你加席的录取。
你对IB/PE的热忱自始至终一直打动着我,那些你挥洒过汗水的投资项目逐渐变成眼前可望可及造福社会的点点滴滴,让我发自内心相信你在能够帮助你快速成长的平台,一定可以成为自己认同的投资者,不以赚取名誉和投资回报为工作的目的,而是找到伟大的企业,用知识和技能帮助有野心的企业家获得更多形式的资源,陪伴他们成长,帮助他们改造行业,改变普罗大众的生活。
Best wishes for you
01
本科期间无论专业还是实习方面,都在金融领域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你认为出国读研并继续在金融方向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精进学识
对我来说,学习是一个“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的过程。虽然本科期间在课程和实习中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但是学得越多,愈发觉得自己懂得越少。去国外读金融,一是为了弥补自己对国外财务法务和海外资本市场相关的知识headcount什么意思;二是为了学习国外商学院的方法论,学习知识是一方面,学习如何学习也同样重要。
学会Social
与国内商学院相比,国外商学院更强调Networking,时常举办各种Social Events让校友与在校学生打成一片,有时候还会请行业内资深人士在学校讲课。一方面这种与业界人士的交流能让我们对未来职业选择有更多Insight,甚至有同学能借此获得心仪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这种氛围会Push我走出舒适圈,锻炼自己沟通和社交能力。
世界这么大
出国读研不只是学历背景的提升,也是人生体验的丰富。二十多岁的时候,在异国他乡,体验他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市场和文化生活,自己开创新生活,这必定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验。
02
作为并不打算走量化金融路线的申请者,在选校选项目方面有哪些关注因素?
作为一个IB/PE Track Applicant,从我个人的立场,以下要素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
学校title
我出国读研也希望能扭转本科非Target School的境况,所以只申请了投行的Target School, at least semi-target school。
就业服务Career Services
由于我出国读研首要以就业为导向,所以一个学校的Career Services,尤其是在Finance Sector的就业服务对我而言重中之重。有些学校很有名,但是就业服务很糟糕,这种情况下学校的Title的效用会大打折扣。
专业Program
因为投行招聘不太看重所学专业,加上有非量化金融的Target School实在很少,所以我在专业上比较Tolerant,除了Finance还申了Management、Accounting(MSAFA第一年开设因此没对会计先修课做硬性要求)以及Operation Research的Business Analytics Track。
地理位置Location
考虑到求职Networking和面试需要,我选校时偏好在纽约、伦敦或者纽约附近城市的学校(而且在城市里吃喝玩乐也更加丰富)。
03.
今年金融管理方向的申请异常激烈而且难度上升了很多,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申请趋势吗?
从自己和身边一些朋友的案例来看,金融管理方向的申请确实日益激烈。有如下一些感受:
量化背景更受欢迎
一些热门Finance项目获得STEM认证后,明显更偏好数学背景的Candidates,或者会偏好数学成绩好的Applicants,这对于数学不好的纯金融Corporate Finance方向的申请者有明显的不利。
各个学校量化相关的项目开得越来越多,不管是Quantitative Finance相关项目,还是对编程和统计有一定要求的Business Analytics的项目。这背后就是校方对就业市场和人才需要的预判。
非商科背景的商科申请者竞争力日益增强
一是理工科学生在申请量化项目时具备独特的数学、计算机专业优势;二是Liberal Arts和Science学生拥有非常优秀的商科实习经历,加上复合学科背景和多样化的职业选择,深受国外大学欢迎。有知名商学院的管理学项目明确表示偏好非商科背景学生,且教育成果非常出众。
职业人士和研究生也加入申请大军
申请出国读研的队伍出现越来越多有深厚工作经验的前辈,以及有丰富实习经历和学术经历的研究生师兄师姐。相较于本科生,他们的履历和能力往往更能吸引校方的注意,这也大大加大了金融管理申请的竞争。
04.
申请经历了一段很长的煎熬期,可以分享一些应对拒信或Waitlist如何调整心态并如何进行进一步争取的经验吗?
调整心态
坚守“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的方针。一方面,战术上保持努力争取的状态,跟Maggie一起想尽各种方法应对拒信和Waitlist。虽然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会变成咸鱼。另一方面,战略上调节好情绪,不要让申请霸占了心情,该玩耍的时候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偶尔想想自己申请失败也可以继续实习、出国交换或者回家耕田,之后再Reapply。总的来说,一方面往前冲,另一方面也构思退路,心态上保持主动,动作上也不要狼狈。
努力争取
遇到拒信后,我会花少许时间了解一下拿面试/录取同学的条件,简单分析自己被拒的原因,可能是没达到校方要求,或者是与校方培养方向不一致。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学校,我也会努力跟AO Argue,但此时心态会相对平和,做好失败的准备,把更多的精力转向Waitlist和其他未出结果的Program。
面对Waitlist,我认为Waitlist起码有一线生机。申请期间研究了很多Waitlist转正的方法,也尝试了很多可能有用可能没用的招儿:
请拒Offer的同学帮忙Refer。如果对方还有Headcount空余,这个方法亲测成功率较大。而且根据网上说法,某些学校考虑到Diversity,中国人的空位一般会由中国人顶上。但是,如果对方Headcount满了,拒了Offer的同学再Refer作用有限。
请老板、老师追加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如果老师跟对方学校领导关系很好,或者老板所在单位跟对方学校长年合作,这个方法亲测成功率也较大。但如果Recommender在AO心目中不是特别Powerful,这个方法成功率也有限。
校友Refer。请学校的校友或者在校学生帮忙追加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如果校友跟AO某人关系很好,或者该校友已经功成名就了,这个方法会事半功倍。但除了这些情况,校友或者在校生refer的力度也会有限。不过不管效果如何,有总好过没有。
Self-pitch。积极主动Update the Significant Changes,例如新实习、新项目、新课程(包括网络课程)、备考CFA、认识了新校友、对学校有新认识,这一系列的Update可以突出自己努力强化就业竞争力,增进对学校的了解,进而表现出对学校的热情。可能在有Available Headcount时,AO会根据Passion and Loyalty筛选。
上述4种方法一般组合使用,毕竟连续的Self-pitch会让AO心烦。我在被某校Waitlist后,按周制定计划,每周做一件事,而后在一个月后转正。
但考虑到申请期间各种不确定性,甚至有些学校的Waitlist约等于拒信,上述方法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用别的方式展现自己的Competency和Loyalty,曾经听说过做Campus Visit的。(当然希望上述经验对各位都无效,毕竟最理想的情况是没有Waitlist啊!)
05.
觉得VH在你申请过程之中带来的帮助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文书修改
Regular Essay的质量自不必多说,有这么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申请某校时我请了一位师姐帮忙Refer。在我帮师姐准备Refer Letter草稿时,一心觉得有人推荐就很稳了,所以草草写了百来词就发给Maggie Double Check。过了几分钟,Maggie发来一条超长的微信,一开头就说要批评我,然后非常详细地说了她写的思路和背后的原因。现在我时不时还会翻出那条微信的截图。因为那条微信对我来说是一个警醒,告诫我注重细节,拼尽全力,这对后来的申请,甚至是最煎熬的时候都是重要的警戒。
选校建议
基于对我职业规划的理解,Maggie和Lisa给我推荐了哥大商学院新开的MS in Accounting and Fundamental Analysis (MSAFA)。比起其他较General的金融项目,MSAFA更侧重Accounting和Valuation,这一点与我的短期目标是高度匹配的。同时MSAFA强调Fundamental Analysis,从基本面分析公司的增长前景和投资价值,这一点又与我的长期目标是一致的。现在每每想起,当时能知道MSAFA这个项目实在是超级幸运。
Mentor辅导
几乎每一个学校我都联系了VH的Mentor,他们在申请的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很多Insider的见解,还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不能更靠谱了!Mentor在我文书缺乏灵感时,给我很多独特的Insight和别具新意的思路;在帮我模面时,用自己Master期间学到的技巧帮我变得更Professional;甚至在我被无面拒的时候,有Mentor帮我跟AO Argue,努力为我争取面试。
06.
有什么希望对未来的VHer说的话吗?
作为一个申请并不顺利的长江前浪,如果真的要说有什么想说的,那就是:好好享受申请季,享受成长、享受结果。
享受成长
申请季的收获绝不仅仅是最终的一个Offer,而是各方面的自我提升,包括资源整合、沟通说服、Self-pitch、时间管理以及英语表达。这些都是出国申请过程中巨大的Bonus。
享受结果
出国申请不是升学考试,不会用单一的数字来衡量结果。因此重要的不是你和别人比怎么样,重要的是你会怎么样。如何盘活资源、巧用策略、玩好一手新牌才是最重要的。
好好享受申请季,享受成长、享受结果。
VH定制高端留学服务
添加VINCENTHAWK(上海及周边)或vincenthawk2(北京及周边)
编辑发送
“姓名 + 学校 + 年级 + 专业 + 联系电话 + 哥大会计与基本面分析 + 是否是VH学员 ”